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股息效應

每年3月份開始,上市公司會不斷發佈未來將發放股息的消息,這些消息會影響股市,稱為「股息效應」。會發很多股息的公司,它的股價會明顯上升,只發低股息或是公司虧損無力發放股息的公司,它的股價明顯下跌,這就是每年必然發生的「股息效應」。

股息效應一般在每年3月份董事會決議分配前一年度的股息開始發酵,所以在3月份要留意各公司董事會發佈的消息。但投資人想要在3月份董事會之前買進高殖利率股票,會遇到沒有「年報」可參考之困境(年報為每年3月底發佈)。投資人沒有年報,就不知道該公司的盈餘究竟是多少,當然也不知道股利將如何分派。

不過,投資人突破困難的方法是利用當年度第3季財務報表發佈以後,以該季的「每股盈餘」來估計次年的股息,以及它未來可能的價格。例如:第3季財報為季結束後之四十五天 (即11月14日),若某公司發佈的「每股盈餘」為1.5元代入公式如下:

公式:第3季每股盈餘1.5元÷9月×12月×75%股利分配率=1.5元(更簡單的說,就是以第3季財報發佈的「每股盈餘」當作次年的股息。)

但電子公司、高科技公司因為股息政策可能不是按照盈餘發放75%的股息,所以上述公式可能要稍加調整。並注意下列事項:
  1. 了解公司的股利政策,以免被盈餘數字矇騙:有些公司每股盈餘高,但它的股息分配未必很多,因為可能要把錢用在擴增生產股備、員工分紅、董監事酬勞或彌補以前的虧損。
  2. 必須過濾不尋常的高盈餘:如果某公司單一年度盈餘特別高,可能不是業績所貢獻的,而是出售土地資產的獲利,因為短暫的絢麗,將來終將回歸平淡,也就是賺了股息,卻賠了股價。

當投資人在第3季財報發佈後,預期到明年股息可能不錯,而股價表現出現偏低時,就可採用這種方式。這種方式可以賺取兩種所得,第一種是繼續持有以賺取不錯的股息,第二是在股票上漲的時候,可以賺取價差。舉例來說,20元買進經常發放1.5元的股息水準股票,如果買進後一直沒有漲,甚至跌,可以領取7.5%的股息,它的報酬是銀行的數倍,如果股價上升到30元,因為獲利幅度已經高達50%,就可以考慮賣出,以實現獲利。

結語
還有一種是臨時加發股息的(原因常是去年EPS很亮麗,小股東提議要增加股利或股息),這往往會造成股價的暴衝,例如去年2012年的威達電宣布發3元的現金股利,臨時再加碼3元的股票股利,股價才開始發生暴衝,也使得我的關鍵點記錄突破下降趨勢頂部關鍵點(46.8)的5%,發出買進訊號。但是加發股息的現象並不是年年有,很可能會賺了股息,賠了股價。


那道底是要參與除權息還是賺取價差就好,我的依據是預估該公司今年的EPS會賺比去年多的話,我就會參與除權息,因為今年會比去年賺錢,填權息的機會很大,若今年EPS不會賺比去年多,那我就賺價差就好。(例如,上圖威達電100年度賺6.07元,發3元的現金股利,臨時再加碼3元的股票股利,使股價飆漲,但101年度只賺3.44元,所以無法填權息。)

預估的方式先看第1季財報公佈的EPS先乘以4看看會不會高於去年的EPS,再看看每個月營收年增率是不是持續成長,若是這樣的話表示今年會比去年還賺錢的機會大,就可以參與該股票的除權息。

※參考資料找到雪球股,讓你一萬變千萬
※更多的基本分析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基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