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台灣自行車供應鏈體系一覽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宋健生/台中報導】2013.10.28 04:42 am

自行車大廠美利達董事長曾崧柱表示,大陸自行車市場快速成長,且以中高價產品為主,未來十年還有更大的成長空間,美利達目前在大陸有三個廠,南通廠正建設中,將全力抓住市場需求。

他表示,近20年,日、韓競爭對手不敵台灣自行車廠商,相繼倒閉,對手每倒一家,台灣自行車產業市占率就往上拉高一點,從產業發展來看,像美利達等終端品牌廠商一定要繼續投資,台灣供應鏈才會壯大,鞏固產業優勢,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對於自行車景氣和前景的看法?

答:以今年自行車輸出公會的統計數字來看,今年外銷自行車的總台數比去年衰退,金額卻沒有衰退,今年前九月台灣自行車整車外銷台數少了10.43%,金額只少3.58%,平均單價還提升7.65%。

其中外銷到歐盟的台數衰退20.47%,這是因為台灣對歐盟的出口需課14%關稅,東南亞免關稅,使得輸歐的中低價產品受到影響。

台灣自行車產業面臨東南亞、大陸的競爭,中低價位產品受到影響,因此外銷台數下滑,但由於台灣自行車產業不斷努力、進步,且強化產品、品質與品牌的形象,提升外銷自行車的平均單價,呈現「中高級需求成長、平均單價提高」。

台灣自行車品牌居於三角形的中間,上面還有世界各國的尖端品牌,我們如果不努力,下面的品牌會爬上來,形成上下夾攻局面

自行車是一個可長可久的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就像我先前所說的,我們在歐、美已經發展幾十年,未來在大陸還有更大、更久的成長空間,但我們要繼續努力,才能維持現在的地位。

問:美利達集團連續兩年的表現都非常突出,主要策略和期許為何?

答:集團來自大陸的營收占比持續成長、加上歐美市場沒衰退,整個集團的營收大幅成長。相對於前兩年,美利達集團營收有近兩成的成長,今年成長幅度較小,上半年集團出貨營收成長約10%,但獲利成長64%,顯示今年的獲利成長性遠高於營收與出貨的成長。

戲棚下站久 做大產業規模

問:美利達在幾個市場的策略配置為何?

答:我們在歐美市場的發展有三、四十年,歐美市場每年在1%到3%之間的小幅成長,該有據點的地方都有了,還沒設據點的,也因為當地因素不適合而未設立,所以據點增加並非當務之急,要立即強化的地方在於售後補修以及對車友的服務。

大陸經濟發展起來以後,消費能力提高、加上當地的交通整頓、環保的考量,以及各級政府的推動、自行車步道的發展,大陸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問:美利達在品牌和產品的策略鮮明,價格也幾乎是最高了,是怎麼做到的?

答:我們的上一代是做代工的,約有五、六家客戶在手中,但代工業毛利率已經低了。1986年時,政府呼籲民間分散市場,前進歐洲市場。那時我們的第一個客戶是來自挪威,因為日本SHIMAORO公司介紹,下給我們一個20呎貨櫃訂單。

對我們來說,20呎貨櫃訂單不是什麼太大的業務,並不願意再投入太大的心力在上面,更不可能為這樣客戶另外開模、打對方品牌、為他們代工,因此我們建議客戶用美利達的品牌,以美利達現有的產品賣給他們,不再用代工方式進行。

結果經銷商反應相當好,隔年訂單量倍增,其他歐洲的國家看他們賣的很好,也來跟美利達下單,結果我們從歐洲一國一國的擴展自有品牌的業務。

台灣自行車產業從代工到自立品牌、設立經銷商,經過20年陸續把日、韓競爭對手幹掉,就像古人所云「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我們堅守這產業著,於是形成台灣現在的自行車產業規模。

砸億元行銷 贊助環法

問:未來是不是有更重大的投資?

答:大陸市場現在才起步,我們很努力的布點、經營這個市場。對比才剛發展的三、五年,未來還有二、三十年,大陸這麼大的市場,即使布了2,000個據點,也沒辦法布的很徹底。

現在美利達在大陸有三個廠,工廠還是沒辦法供應所有的需求,南通廠還在繼續建設中。

產能當然是擴展大陸市場的必要條件,但除了產能之外,繼續投入品牌行銷更是重要,我們在審慎的考慮了幾年之後,決定每年投入數億元,成為亞洲第一家冠名環法自由車車隊的自行車品牌。可是打品牌不是件容易事,相對於以往運動行銷以登山車隊為主,花的錢較少、能見度也較低,我們決定投入跑車車隊,簽約一次就簽三年。

代工當跳板 賣向世界

巨大為全球自行車品牌龍頭TREK代工,美利達為全球第二大的自行車品牌廠Specialized代工,也有投資這家公司,就這樣光是代工的兩個品牌以及巨大和美利達,共四個品牌,就讓台灣自行車產業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這使台灣自行車產業爭不敢懈怠,整個產業更是勢如破竹、無人能敵。

尤其這些產品銷往全世界,通路加上品牌知名度,對於捷安特(巨大)和美利達極為有利。

一直以來,台灣在各產業遭遇到最強的競爭者都是日本和韓國,但在自行車這個產業裡,日、韓在外銷市場的競爭力不如台灣,台灣自行車產業取得絕對的優勢,關鍵點在於相關的零組件產業都在台灣。

台灣自行車產業一定要根留台灣,不能像當年的日韓一樣,慢慢的空洞、瓦解掉,所以中心廠(像美利達等品牌廠)一定要繼續投資、供應鏈體系才會願意繼投資新廠,比方美利達在台增加塗裝廠,除美利達以外,還有另外二、三家繼續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