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證券的象徵(資本大道:高效理性貨幣投資)

本書從常識出發,解開投資和投機的奇幻魔術,把股票、債券、銀行當作滿足人的基本需求的工具。巴菲特說:「這是一本經受了時間考驗的一流之作。」本篇只介紹「證券的象徵」。

判斷一種債券的價值就如同判斷一棟房子、一匹馬,或者其他任何東西的價值一樣——問題只不過在於你採取的是怎樣的標準。對一匹馬的衡量標準是它的速度,而對另一匹馬的衡量標準則在於它的負載重物的能力。但是,採用同樣的準則使得有經驗的商人幾乎一眼就可以分辨出一匹馬的價值所在。判斷債券價值的原理同樣如此。——弗蘭克林.埃施爾

證券的象徵
鋼凹版印刷機是不會帶有什麼偏向的。無論是實力雄厚的還是力量弱小的金融機構,印刷機印出來的股票憑證是沒有什麼差別的。最穩定可靠的債券憑證與最具欺瞞性的股票憑證在外形上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無論是掂量權衡,抑或是憑藉感覺,業餘投資者都沒法對證券作出什麼區別。幾乎沒有什麼價值的證券也毫無例外地刻印著雋秀的鋼印,反射出的是同樣的尊嚴和信心。可它給人的只是不可能實現的希望,其價值幾同於糊牆面用的牆紙。
  • 觸覺可以幫助人們挑選各種質地的布料。
  • 嗅覺幫助人們選擇口味各異的飲料。
  • 視覺幫助人們辨別藝術品的真偽。
  • 聽覺指導人們挑選質量高的樂器。
  • 味覺指導人們做出各種美味佳肴。

但是,進化人類的動物卻沒有簡單的直覺手段來辨別證券中的精華與糟粕。

股票和債券並不是從大地直接長出來的自然的產物,它們是人類頭腦的產物,是高度複雜的經濟文明的副產品。在這個由人的智力控制的新世界裏,直覺的引導往往是不可靠的。

證券不是實實在在的什麼東西,而只是一種象徵性的符號。

前景可觀的和幾無希望的證券憑證的外表並沒有什麼區別,然而後者的漲幅只能是出自吹噓、幻想和憑空產生的渴望而已。理論上講,證券購買者應該親自或者通過專家的眼光對公司的設備、機械、庫存及其他申報的資產進行一番考察,這一切會反映出他急於購買的股票或債券所從屬的公司的價值及盈利能力。

公司的財務報表
註冊會計師在社會上就承擔著這樣一種代理任務,在一定的法律及道德的約束下,負責審查一家公司的實際資產及債務狀況,並向債權人及證券持有者證明其真實性。通過資深會計師的報表,投資者可以得到關於公司發起人所聲稱情況的可靠報告。

當然,公司的財務報表和報紙上的社論是屬於同一性質的,即是一種觀點的陳述聲明。但是,如果會計師不是容易受騙者或騙子的話,財務報表應該是精確可靠的。資產負債表是對公司歷史上具體某個時間的橫截面的描述。時間一般是年終的12月31日,有時也會在年中的6月30日,或是財政年度碰巧結束的任何時間。

事物都是相對的,資產負債表上的數據只有與前幾年的同類報告做比較時,才能顯示出其意義。一年之中,發生在資產及債務的周期性報表上最令人激動的事物莫過於被定義為損益表的東西,它可以顯示出公司經營在累計利潤方面的成功與否。

數字經常會撒謊,但卻絕不會允許一個證券兜售者藉口報表有誤導性而拒絕公佈財務報表。製作虛假的資產負債表或損益表將構成嚴重的犯罪行為,因此,作假者一般來說不會去冒這樣的風險。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公司的報表有可能會悄悄地更改資產的價值,或是縮小,或是誇大,然而同時又把它保持在法律允許的界限以內。

公佈收支報告
隨著小投資者新的日漸擴大的影響發生作用,新的做法形成了,這迫使所有公開在大範圍發行證券的公司每月發佈有關收益與支出的報告。公司的收益能力是由政府當局就投資的適當回報而達成的協議所決定的,也對投資者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保障。

認識投資的風險
自相矛盾的是,那些兜售所謂的可以迅速致富證券的人基本上毫無例外是騙子,然而那些擁有真正的百萬分之一機會的人卻對這樣的前㬌持保守的態度。

任何一項工程的真正的創始人都知道生意場上存在著風險,他在看到風險的同時卻也看到促使人去努力的潛在機會。另一方面,那些冒充內行的人卻主張,對可能導致風險的因素沉默不語,並且假裝它是不存在的。

投資者的專業顧問重點出擊那些自我標榜迅速致富的企業。如果迅速致富的企業的確恰如其名稱所暗示的,那麼這個名稱就不是一道詛咒的標籤,而真的成了極大的讚美了。儘管有對經濟上保持乾淨廉潔的宣傳,但人們心中仍然悄悄抱著這樣的希望,希望自己會一夜之間變成一個擁有巨大財富的富豪。但是經驗表明,把那些所謂迅速致富的機遇定義最終會讓你賠光本金的證券,這樣的認識可能會比較正確些。

有時你會聽見持懷疑態度的投資者這樣說:「我希望銀行家告訴我他自己購買什麼,而不是他認為我買什麼比較好。」

投資、賭博與投機
投資與賭博是截然不同的,但是,與投機的區別只是程度而已。投資者尋找的是本金的安全以及穩定的收入,但是對投機活動來講,人們的動機不僅僅是為了安全,更主要的是想從本金的增值中獲利。

在其他方面頗具智慧的人,在他們的金融交易中會陶醉於夢想獲得超額的利潤,經常把資金投在一些前景渺茫的、幾乎是不可思議的投機項目上。他們遵循這樣的理論,認為平均法則最終一定會給他們帶來某種收獲,而且一次成功的收穫會勝過上千次的失敗,所以,他們幾乎會購買一個煞有其事的股票推銷者向他們推薦的任何證券。

這真是愚蠢透頂的推理!為了保證平均法則最終會把他們帶向財富的天堂,他們有可能非得活到一萬歲不可。再者,沒有任何價值的證券的平均價值是零。

讓人迅速致富的說法似乎總是被擺在廉價兜售櫃檯上。那些一意推銷股票的公司派出股票推銷員前往各地的城市和鄉村。一般的常識就可以向那些沒有經驗的購買者表明,那些真正能確保人們迅速致富的企業根本不需要僱用證券小販採用高壓手段來向缺乏警惕性的人們去兜售股票。

結語
巴菲特表示,他從葛拉漢《證券分析》與《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二書的作者那裡學會這樣的能力。他學會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將股票看成某家企業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張可以交易的紙張。「一旦你開始將股票看成某家企業的一部分,你顯然應該問的問題是,你有能力分析哪些股票?你沒有能力分析哪些股票?」這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許多智商高的人永遠不懂這一點。」許多聰明人似乎希望處理「奧秘難解的事情。」

巴菲特說:「許多投資人寧願花時間聊聊『現在市場的狀況』,也不願去讀公司的年度報告。但是請相信我,對利率和股市那種東拼西湊的聊天內容,絕對比不上花三十分鐘看看公司最新的營運及財務報告來得有用。」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