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投資大師系列:約翰.聶夫

2017-11-10 09:55:17 來源:天弘基金

以價值為核心的傳統穩健投資風格已經脫離陰霾,如今捲土重來。——這句話並不是對今年以來A股的評論,而是華爾街日報1991年一篇名為《有型選股策略東山再起》的評論中的話。

那一年,以合理估值為基礎的價值投資風潮重新興起。而就在前一年,有型有款的價值股還一度被媒體稱為瀕臨沒落,特別是典型價值投資風格的溫莎基金,被《福布斯》拿來作為嘲諷對象。

溫莎基金的掌門人,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約翰.聶夫。

約翰.聶夫被稱為價值投資者、逆向投資者,他把自己比喻為一個專注於在地下廉價商場尋找好東西的人。

他的投資哲學,以低市盈率為核心。低市盈率股票的估值,必須低於市場估值的40%-60%。提前買入那些不受關注的冷門股,收穫從低估狀態恢復到正常估值狀態的收益,這個策略有雙重保險:股票向上,有大幅增值的空間;股票向下,有低估值作為安全墊,有效防範風險。

相比巴菲特,約翰.聶夫有兩點不同:
  1. 是比巴菲特更「頑固」。巴菲特近年開始承認錯過了科技股,並且開始投資蘋果等科技股,而約翰.聶夫在執掌溫莎基金直到退休的31年中,僅投資過一隻科技股——IBM。大部分時候,他都是持有石油、鋁、金融等看起來缺少想像力的股票。
  2. 是比巴菲特更「實在」。巴菲特倡導價值投資,但並沒有告訴投資者何為價值投資標準。約翰.聶夫則無私地告訴所有人他的價值判斷標準——總收益率=淨利潤增長率分紅收益率,用總收益率/市盈率衡量價值,總收益率越高,市盈率越低,則股票的價值越大。【請參考:總報酬率比率

除了一個指標,約翰.聶夫還有七條法則:
  • 低市盈率;
  • 淨利潤增長率超過7%;
  • 收益有保障;
  • 總回報率相對於支付的市盈率,兩者之間的關係絕佳;
  • 除非從低市盈率得到補償,否則不買週期性股票;
  • 成長行業中的穩健公司;
  • 基本面好。

憑著一個指標七條法則,約翰.聶夫在執掌溫莎基金的31年中,22次跑贏標普500指數,最初投資的1 美元變成56美元。

不管牛熊,始終堅持一種經久耐用的策略,約翰.聶夫為自己贏得了嚴格價值投資者的美譽。

但如果你把約翰.聶夫的低市盈率投資,等同於大盤藍籌股投資,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美股漂亮50最狂熱的時代,約翰.聶夫保持一貫的謹慎。他認為,市場流行的買入並擁有策略的前提,是上市公司的收益永遠上漲,股票供應一直緊缺,但對於偶像級成長股,市場總是給予過分溺愛。當上市公司盈利高峰期過後,這種過分溺愛會醞釀出巨大的風險。

約翰.聶夫謹慎又大膽,在他的投資體系中,似乎沒有我們經常聽到的對某個行業「標配」的說法。約翰.聶夫認為,過於強調行業配置平衡,會讓基金表現變得索然無味。對於困難行業中篩選出的優質公司,約翰聶夫敢於重倉買入。

比如經常佔據溫莎基金1/3倉位的周期股,約翰.聶夫通常在周期性上市公司利潤回升的6-9個月前買入,並在公司收入提高,市場人氣高漲中逐步賣出。當價格出現下滑而基本面完好無損時,再次買回。

PS. 我非常喜歡約翰.聶夫,看到他的書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連我的股票配置的方式,也都參考他的【請參考:衡量式參與(約翰.聶夫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