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0日 星期三

學習投資暫時先別管結果(創意天才的蝴蝶思考術)

創意像蝴蝶,讓人心生嚮往,卻難以捉摸。學習像天才一樣思考,訓練你的大腦,就能讓靈感源源不絕,盡情爆發你的絕妙好點子!本篇只介紹「學習投資暫時先別管結果」。

學習時,你應該分析並評論決策、流行或行為,而非批評做出決策的人或行為人,誠如布朗所言:「我做了蠢事」這個想法和「我很蠢」這個想法差別甚大。

杜克說:「世界級撲克玩家討論他們做出的決策、不是結果。」這些玩家懂得聚焦於他們能掌控的事,也就是他們做出的決策,而非結果,結果不是他們能掌控的。

杜克的意思是,你不應該根據你的決策結果來評論你的決策,因為你其實不能掌控結果。以她來說,她想知道她是否正確計算機率,舉例而言,她在賽局中已經正確評估,如果她繼續留在賽局,她贏得彩池的可能性是70%,但結果,她輸了,她不會認為她續留於賽局的決策是錯的,她接受她有30%的可能性會輸。結果雖然輸了,但這結果並不會否定她的推理是錯的。她解釋:「在撲克賽中,沒有百分百的把握。」

根據決策品質而非結果來論成敗
學習不要根據結果來論成敗,而是要根據決策品質來論成敗。「你的高興或難過應該取決於你所做的實驗品質,而非取決於結果。」泰勒說:「如果你做了一個漂亮、經過深思熟慮的實驗,但獲得糟糕的結果,你仍然應該慶祝。」

社克說:「當你輸了一盤時,後見之明偏誤很容易讓你感覺自己錯了,當你心生這種想法時,很可能導致你用很差的方式調整你的策略。」她告訴我們,當你跟注而輸了時,你的跟注往往其實是對的,你必須擁抱你已經盡全力的事實:「不論我們贏了這盤,還是輸了,這跟注是對的。」

諮詢反饋意見
諮詢你敬重的人的意見:一位或幾位你所屬領域的人(例如良師益友或同事),與幾位其他領域的人。為了避免諮詢對象的反饋意見受到後見之明偏誤的汙染,你可以使用世界級撲克玩家的做法。社克解釋:

「當世界級撲克玩家彼此討論,幫助分析一場比賽時,你絕對不會聽到他們一開始就提及結果。他們先陳述情況、與他們知道的所有因素,然後針對他們在賽局中做出的每一個決策,逐一詢問每個人的意見,一直到探討完整個事件鏈,取得其他人對每個決策的意見後,他們才會揭露那場比賽的結果。」

你也可以對你諮詢的對象採取相同做法,別一開始就告訴他們結果,先敘述你當時了解的這個情況、情況中的變數,以及你在每一個點上做出的決策,詢問他們,如果是他們遇上這種情況,他們會怎麼做。告訴他們,你當時想到的一些選擇,看他們怎麼說。你應該等到已經針對每一個過程步驟與決策取得反饋意見後,才告訴他們結果。

社克說:「如果贏了,並非純粹幸運,這其中涉及了數學。如果輸了,也不不是純粹運氣差,這其中同樣涉及數學。你必須接受,因為有某個比例的時候你將會輸。」她解釋,有時候,你的每一個決策都正確,但你仍然輸了,或失敗了,這是數學。

結語
其實投資也是一樣的道理,一般投資人比較注重結果,而專家會比較注重決策品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曾經舉了一個他朋友的例子來說明:

瑟勒談到有一次他與一間大公司25個部門的高階經理人討論決策制定。他問這些經理人一個問題:假如有同樣的機率,會輸掉很大一筆他們手上保管的資本,或贏得雙倍的錢,他們會冒這個風險嗎?結果沒有一個主管願意去冒險,瑟勒於是轉向這個公司的執行長,問他同樣的問題,執行長毫不猶疑地回答:「我要他們全部都去接受這個風險」。在那個談話的情境下,執行長很自然地採取「廣框」的政策,把25個賭局統統包括進來,他可以相信統計的合計去減少整體的風險。

大多數投資人比較看重結果,無論多好的投資方式,只要一開始虧了錢,可能就會放棄不會再試了。就像我很多年前,就開始教大家如何買成長股。只是很早之前,那些曾經訂閱我資料的讀者,可能試了幾次沒賺到錢就不試了,我覺得很可惜。例如,我去年買的牧德(3563),如下圖:


我以63.8元的價位買進(我還持有中),現在已經漲到 245.5元,目前報酬率如下:

(245.5-63.8)÷63.8=284%

並不是每年我買進的成長股都賺錢,也是會發生虧損的,但那只是機率問題。我也是看了彼得.林區的建議我才一直買進成長股。彼得.林區建議投資人試著買進被低估的成長股,因為被低估的成長股往往會是日後的飆股。你當然也不可能例外會評估錯誤,但:「假如你手中的10支股票中,有3支是日後的大贏家,這三支股票的表現就能彌補你其中1、2支的損失,和6~7支表現平平的股票。」

而我光是牧德這支股票,就可抵我去年虧損的所有股票。這些年來,我總是以親身的經驗去驗證彼得.林區所說的話。並不是我特別高明,只是我不斷的嘗試,因為長期下來機率會站在我這邊。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