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看金額,而非百分點(做自己的人生財務長)

把人生看作一間公司,聰明管理你的生財工具──勞動力&資產,讓流轉在求學/就職/成家/退休的一生金流充裕,把個人財富極大化!。本篇只介紹「看金額,而非百分點」。

本章呈現的歷史績效,言之鑿鑿地向你指出,股票的預期長期報酬,比其他資產類別來得高,同時預期內部報酬率的波動性,將隨著投資期延長而降低,這裡的意思當然不是說,股票投資人完全規避掉風險,或倖免於虧錢賠本的下場,不過的確有讓股票投資人,在生活開銷和金融債務看的是購買力,而非百分點的真實世界裡,更具備預測的能力。

想想我跟我爸的情況。假設全球實質股票報酬是5%,我爸以5年為期做打算(如下圖),他的預期報酬很可能實現8%的波動率(標準差);相反地,我以30年為期做打算,這時波動率只剩下2%。


此表顯示,我跟我爸在95%機率之下的成績範圍(亦即95%的時候,我倆報酬都會落在這個高低報酬範圍內)。我的風險跟上檔空間都小很多,我爸預期在5年持股期間,年化報酬落在-11%~+21%之間,我的則窄得多,落在+1%~+9%之間。不過換個角度,改成看金額的話,同樣的內容卻能說出相反的故事。


如上圖,因為錢滾錢的複利效果,即使我的績效區間從年化報酬來看,比我爸窄很多,我的財富數字區間反而大很多。投資期結束時,我爸預期拿回6,000~26,000元,好壞相差20,000元。而我卻能預期拿回13,000~133,000元,好壞結果的差距來到119,000元。

從前面的章節,有三點心得務必要牢記:
  1. 報酬的波動性會隨時間長而降低。
  2. 因為複利的威力,報酬變異的影響會隨時間長而增加。
  3. 一定要把投資成果換算成真實世界的金額,才能看出理財規畫的預實意義。

結語
之前我也提過類似的概念,請參考:如何用24美元買下美國曼哈頓(汪汪理財專欄)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