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替補資本配置者:路易斯.辛普森(巴菲特的繼承者們)

巴菲特:「他們是一群傑出企業家,每個人的故事都具有啟發和教育意義;他們的風格各自不同,勢必會讓那些只懂得從僵化教育體制選擇經理人的傳統企業大感迷惑。」本篇只介紹:「替補資本配置者:路易斯.辛普森」。

巴菲特旗下的其他CEO們,都把事業的超額資金送回奧馬哈,由總公司負責資本配置,並調度事業擴張所需的資金,但辛普森的情況不同,他自行負責蓋可的資本配置決策,因此他實質上是巴菲特的「替補」。

巴菲特表示:「路易斯的表現超越蓋可的範疇。他的出現,確保蒙格和我如果發生什麼意外,波克夏馬上擁有一位非凡的專家可以處理投資活動。」

投資研究與選擇
辛普森的投資構想來自何處?他每天工作14小時,並且閱讀所有年報和金融刊物,在擬定重大投資決策前,他會向相關人員蒐集資料,包括經理人、公司客戶、供應商,乃至於競爭同業。他還有個工作小組配合投資作業,專門過濾雜訊、詢問正確問題,並研究每個重要數據。

路易斯和波克夏一樣,也採取相同的保守集中投資方法。辛普森強調:「我們如果能夠找到15個確實可信的部位,就會建立15個部位,但絕不會持有一百個部位。集中性投資組合的好處是:『刀口覓食者死於刀下。』如果判斷正確,就會增加價值;如果能夠增添價值,意味著你的看法不同於市場。這代表如果不是集中火力於少數股票,就是集中投資某些行業或產業。」

當然,此處真正關鍵的字眼是「投資組合管理」,沒有人比辛普森更擅長此道,巴菲特是明顯的例外。除了像巴菲特一樣集中火力投資少數幾種股票,辛普森也是無所不讀,且手下只有少數參謀人員。他們兩個人都強調思考密集,而不是人員密集;強調閱讀密集,而不是交易密集。

辛普森說:「我每天大約花費5~8個小時閱讀很多不同的東西,像是各種檔案文件、年報、產業報告、商業雜誌等。」他最愛好閱讀的商業刊物,包括《華爾街日報》、《商業週刊》、《富比士雜誌》、《巴倫週刊》,「這些刊物都可能提供好點子。可是……」,他馬上又補充:「雜訊也很多。」關於投資評估,你必須過濾雜訊,獨立思考。

關於股票投資組合的管理,辛普森表示遵循五項基本原則,他在1986年的蓋可年度報告概述過這些原則,並在隔年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詳細解釋其內容:
  1. 獨立思考。
  2. 投資那些追求股東利益的高報酬事業。
  3. 即使是最優異的事業,其投資也只能支付合理價格。
  4. 長期投資。
  5. 投資不可太過分散。

1980年到1996年之間,辛普森創造的平均報酬為24.7%,稍低於巴菲特的同期表現25.6%。需注意的是,蓋可的股票投資稍微不同於波克夏進行的投資,差異在於買進部分企業與整體企業。辛普森只投資上市掛牌股票,從這個角度來看,其表現似乎更傑出。

當他被問到對於目前在金融產業服務,或考慮投入投資管理行業的人有什麼建議,他說:「我建議各位及早跟隨真正適合的前輩學習,那些正直而有信心,那些你可以學習的人,而且投資眼光不要太短。」事實上,他認為自己最值得受到讚賞的投資特點,就是眼光長遠。

「我學到一件事,那就是無法強求市場按照你的希望發展,但隨著時間經過,市場最終會有理性的表現,或至少在某種程度內是合乎理性的。」

結語
書中,路易斯.辛普森說了一句話非常好,如下:

「當你詢問某人究竟是屬於價值型或成長型投資人時,你必須瞭解他們實際上是連體嬰。價值型投資人可以是成長型投資人,因為可買進成長潛能高於平均水準的對象,也能夠買進企業價值被低估的對象。」

這也是我製作「價值線資料」和「成長力資料」的原因。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