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6日美國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釋出利率新指引:持續強力升息對抗通膨,造成週五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崩跌1008點。塞思.卡拉曼(Baupost 基金經理人,代表作《安全邊際》)說:「這是一個大型的金融實驗,我們在他們(Fed)的實驗中任由擺佈。」而本文將快速帶領大家,了解這場金融實驗的由來,以及如何擬定投資對策。
美國聯準會這場解決通膨的金融實驗,起因於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因為當時世界各地,為了防止病毒快速傳播,嚴格執行封城,而造成經濟的重創。所以為了挽救下滑的經濟,聯準會開始調降利率,實施大規模的量化寬鬆。
賽門.紐康等式
為了瞭解美國聯準會的決策前,我們首先要從賽門.紐康等式談起。1885年賽門.紐康在他的著作《政治經濟學原理》中提出一個等式MV=PQ,他稱之為「交易方程式」:說明不同人之間的所得流通,以及流量與存量之間的差別。
但當時這個等式並未受到重視,直到後來美國經濟學家費雪出版的《貨幣購買力》,重新詮釋這個等式,他將之命名為「貨幣數量理論」,即如今我們所知的「貨幣數量學說」。其方程式說明如下:
- M(貨幣供給):包含現金、活期存款、支票存款、定期存款…等。
- V(貨幣週轉率):這個比較難解釋清楚,不過費雪有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將翻成白話。假設金融法規規定銀行必須保留10%的保證金,若小王在銀行存了10萬元,則銀行可以把9萬元轉借給小明;若之後小明賺了錢,又存了10萬到銀行,而銀行又可以再將其9萬元轉借出去,如此不斷重複進行。
- P(商品及勞務價格):即物價水準,可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來衡量。
- Q(商品及勞務數量):即指經濟,可用國內生產總值(GDP) 來衡量。
這個等式並不是真的是數學公式(即不是你輸入數據就會得到答案)。它只是陳述一個可供許多理論參考的核心關係。例如假設經濟(Q)發生衰退,你要如何下決策,以提振經濟呢?如下:
MV=PQ↓
透過這個等式,我們知道可透過提升MV來解決問題,如下:
(MV)↑=PQ
而以下就是美國聯準會常用的三個基本工具:
- 調降利率:將會刺激整個社會放款增加。
- 向商業銀行買進政府債券(即量化寬鬆QE):因為這些交易將會被借記為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能讓銀行將原先保留的保證金再借放出去(這是能大量提升貨幣供給的方式)。
- 降低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因為調降了規定銀行必須保留的保證金,讓銀行可借出更多的款項。
這也是為什麼2020年美國聯準會使用了「調降利率」和「量化寬鬆」的決策。因為它能創造將來經濟復甦的條件:企業不會因為景氣不好,被銀行抽銀根(雨天收傘),或能借到較低利息的貸款,來償還之前利息較高的債務。還有因為利率降低的緣故,之前沒那麼好的投資項目,已變得可行。
但它也並不保證將來經濟一定會復甦(因為並不是真的是數學公式),如同經濟學家凱因斯曾說的:「你可以牽一匹馬到河邊,但你卻不一定能使牠喝水。」講的就是當景氣衰退時,儘管政府連連降息,企業卻未必會一定會投資。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若支持自由放任的經濟學家們一定會說:「等馬兒口渴了,自然就會喝水」。但凱因斯卻不苟同,他認為,在景氣不好的時期,大家都縮手觀望,不投資,也不怎麼消費,只會造成惡性循環。最後長期等下來,我們都死了。所以政府應該要負起那個刺激經濟(投資)的重責大任。
凱因斯的主張是政府應該直接提振Q (GDP)。而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組成項目,如下:
而美國政府推出一些法案,像是「疫情紓困法案」、「基礎建設法案」等,就是為了提振GDP。如下:
- C(民間消費):提供每人1,000多美元的資助(疫情紓困法案)。
- I(民間投資):向航空公司和其他公司提供援助(疫情紓困法案)。
- G(政府支出):改善或重建美國的公路、鐵路、橋樑設施,以及提升家庭寬頻網路、充電站的擴展…等(基礎建設法案)。
這兒先提一個題外話:巴菲特原先買進許多航空公司的股份,後來因為遇到疫情爆發,巴菲特因為擔心航空公司無法營運而破產,所以就賣出了持股。但後來航空公司受到美國政府的援助,於是股價大漲,而巴菲特剛好賣在相對的低點。
這件事告訴我們,當你投資總是錯時,可能只是你流年不利(倒霉)而已,就像今年發生許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好了,我們再回頭來看這個賽門.紐康等式,如下:
(MV)↑=(PQ)↑
在經過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和美國政府的「財政政策」雙雙加持下,經濟確實振興,但經過一段時間後,過度刺激的負面影響也開始浮現,就是P(商品及勞務價格)的上升,如下:
(MV)↑→Q↑→P↑
而接下來,就是今年我們遭遇到的事:美國聯準會年初對通膨的誤判,以及之後一連串強力的升息。那美國聯準會為什麼會誤判?接下來經濟會發生衰退嗎?以及投資人該怎麼辦?留待下文分曉《請按我》。
最後,我以塞思.卡拉曼的話來做本文的總結:
「這是一個大型金融實驗,我們在他們的實驗中任由擺佈,也許現在就是出問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