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在股票市場裡淘金(超級富豪定律)

書中的超級富豪,他們依憑著膽識、自信、毅力與洞見,建立起他們企業帝國的成功故事。他們沒有顯赫家世背景,更沒有傲人高學歷。憑藉什麼從荒蕪中徒手建起龐大的企業帝國呢?本書將為你揭開奧秘!本篇只介紹「在股票市場裡淘金」。

接下來要介紹這位來自紐約布魯克林區的窮小孩,他採取的途徑是在股票市場裡大賺一筆——他的方法是賣出股票。他原本對股票市場完全沒有興趣,但意外發現了一套百分百得到證實、可以從股票市場裡賺錢的系統。這套系統,不是依賴股票的投機買賣活動,而是取決於如何將投機的概念賣給別人。

這個人就是伯那德.康費德,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他埋頭苦幹只為了支付帳單、繳稅,而且努力的想要守住自己低下中產階級的身分地位。剛好在1954年有個機運,落在伯那德.康費德的身上。

因為在戰後股市多頭市場中強而有力的快速成長,所以幾乎只要是任何會說英語、臉上掛著微笑的人,都會在街上受到基金公司的招攬,並接受快速訓練課程;訓練完成後,他們會開始向社會大眾銷售共同基金。因此就在那時,伯那德.康費德就被帶進了共同基金產業。

表面上,共同基金是一種要讓持有人一起致富的全套工具,它向持有人收取資金後做為共同基金,再進行投資——通常都是投資在股票。不過小型投資人總是不了解,投資基金到底要花他們多少錢。

業務員的佣金、基金管理費、基金績效獎金的費用,以及其他零零總總的費用全部加起來,會大大超過基金投資人購買基金金額的10%。因此基金每單位的價值,必須上漲超過11%以上,才有機會達到損益平衡。

很明顯的,基金經理人當然希望他們的投資人能夠賺錢,但是訓練伯那德.康費德的講師,卻是從另一個特別的角度看待這件事。不管客戶是賺錢或是賠錢,對業務員而言都沒有差別,只要每一次將新客戶帶進公司,他們就有收益。

後來他學到很多有關共同基金的事務後,他學到的愈多,愈是被共同基金迷住。他發現,從專業程度來說,他已經具備必要的能力,但在紐約基金業務員彼此的競爭很殘酷。康費德認為,世界應該還有其他地方,競爭者會比較少。因此,在1955年末,他前往巴黎,想要看看在那裡如何銷售共同基金。

雖然大多數歐洲政府都禁止他向歐洲人銷售基金,但康費德發現了歐洲在當時有很多美國的軍隊、外交官與企業家,這些人的薪水源自於美國,也很多人都知道,華爾街曾經表現很好。於是他就提供他們簡便的方法,透過共同基金投入美國股票市場。

他賣出很多投資者計畫公司的共同基金,銷售量多到足以證明,美國的共同基金在海外確實有一個很龐大、富裕的消費市場。購買基金的客戶,都認為他們的錢是用來投資股票,但客戶的錢有部分被每個階級抽成。當然,最後抽成的部分,都是落入康費德的口袋裡。

到了1966年他33歲,在當初根本沒有拿出大筆金錢投資的情況下,他已經成為一個百萬富翁。現在他已經準備好,要成立他自己的共同基金。他的第一檔基金,名字是國際投資信託基金。在多頭市場裡,這檔基金很受歡迎,達到將近750萬美元的規模。

後來,康費德認為操作一檔基金是很棒的一件事,那操作一檔以上的基金,應該會更好。於是他又推出更出色的計畫,那就是「基金中的基金」——主要在於投資其他的共同基金。

他的業務員向外宣傳:「你是投資在一種多元化、專業化管理的基金,同意嗎?因此,如果把錢投資在基金中的基金,你就可以雙倍的享有這兩個優點。你是絕對不會虧錢的。」

事實上,你很容易虧錢。首先,你支付了兩筆費用:一筆直接交付給「基金中的基金」另一筆費用,是間接付給被投資的基金。其次,業務員強力推銷的基礎,是兩個完全毫無根據的假設。

然而,儘管邏輯上有些漏洞,但是對成千上萬的人而言,還是很合理。海外投資者服務公司的業務員,很快都變得很有錢,而伯那德.康費德則是變得更加富有。

但諷刺的是,在1960年那些購買海外投資者服務公司發行的第一檔基金——國際投資信託基金的人,發現到了1970年底,每年的報酬率不到3%。如果他們把錢存在銀行,獲利情況會好很多。當「基金中的基金」上市時,如果把錢存在床墊下,會比購買這種超級基金還要好很多。

結語

不只許多基金「名不副其實」,連ETF也一樣。雖然美國S&P 500和台灣0050已被證實長期投資績效良好,但並不表示許多新成立的ETF將來也是如此。

還有目前許多的證券和期貨營業員,都會成立投資群組。美其名是說為了提供股市明牌給你,但其實他們也是有業績壓力的。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