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鎖定波克夏早期(1955~1985)主要投資的財報和年報分析,如何把一間瀕臨倒閉的公司變為最有價值企業的祕密。透過最真實的基本面數據,呈現巴菲特在經營波克夏的資產配置與投資方針。本篇只介紹「波克夏與保險事業的天作之合」。
在巴菲特接掌波克夏之前,波克夏所有的資金都投注在紡識業務上,但因為這類產業的投資報酬極差,因此巴菲特決定從兩方面來替波克夏轉型:
- 在公司內部的營業上,透過成本控制減少支出,取得資金。
- 將前述資金向外投資,進行債券與有價證券的投資,創造高於紡織業務的報酬與獲利。
巴菲特運用前一時期取得的資金,並賣出了部分投資組合和負債貸款,在1967年收購了國民保險公司。那到底是為什麼,巴菲特要進軍保險事業呢?
國民保險公司是由傑克.林華特在1940年創立的,它和其姐妹公司國民火災海上保險在奧馬哈共用辦公室。兩家公司都在從事產險和意外險的業務,在被波克夏收購時,大部分的保費收入都來自汽車保險。
一般來說,保險都是先收取保費,若出事再支付理賠金。因此,不論這些錢最終是否得支付給保單持有人,這中間的時間差,提供了保險公司將先取得的現金拿去投資的機會。這種資金被稱為「浮存金」。
正常人去銀行借錢時都必須支付利息。基本上,連美國政府也付了近4%的利息向民眾借錢,而國民保險公司卻能在1965年從保單持有人那兒借到1,340萬,同時在借這筆錢時賺取0.1%的手績費,卻只需付2%或更少的利息。
波克夏在1967年初支付了860萬美元來收購國民保險公司。國民保險公司和國民火災海上保險公司的股東權益總額為670萬美元。根據1966年的稅後淨利,波克夏收購國民保險公司的價格看起來相當划算,畢竟初始收益率高達16.6%。
而且,當浮存金繼續成長時,就表示波克夏可用於投資的資金也隨之增加。這使得波克夏有更多機會將這些資金用於投資,進一步增加投資收益。這表示只要巴菲特為投資組合做了一點點的改善,根據收購價格來看,也能大大提升淨利,使得初始收益率再提高。
波克夏與國民保險公司算是天作之合,因為除了投資保險業,波克夏還擁有其他額外的資金。國民保險公司在1966年收取了1,600萬美元的保費,為公司股東權益總額的3倍,這種情況就是營業槓桿。一旦公司使用槓桿,雖然能在順利時放大利潤,但在槓桿開三倍時,如果遇上特別糟糕的一年,可能就會賠掉公司一半的以上的股東權益。
如果國民保險公司或整個保險業不幸遇上低潮,波克夏做為控股總公司至少有可能提供額外的資金,來幫助國民保險公司履行它對投保人的承諾。透過收購國民保險公司,波克夏得以將資金從紡織業移轉到可以獲取更高股東權益報酬率的企業。巴菲特也得到低成本存浮金的使用權,用於投資在股票、債券或購買其他公司。
此次的收購是波克夏開啟重大變化的里程碑。雖然紡織製造商收購保險公司可說是史無前例,但身為股東資本的掌管者,這才是最佳決策。自1967年收購國民保險公司後,波克夏與巴菲特的保險事業從1970年代開始開枝散葉,不只在內部成立了故鄉州事業體、再保險事業部,更持續收購家庭和汽車保險公司、賽普拉斯保險公司,以及投資GEICO。
巴菲特說:「投資保險是累積財富、化解財務風險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尤其保險事業可以提供大量的浮存金,做為他創造富的投資資金。然而,巴菲特的投資原則也進行適度的調整,比起最初只找尋股價被低估的股票,開更加注重企業本身的成長性和未來性。
結語
有了保險事業的浮存金,對巴菲特的人生財富起了多大的作用呢?
我曾在投資課堂上舉過一個例子:
若你的資金只有10萬元,買進長期複利8%的投資組合,經過27年後,你的財富增長多少呢?
答案是,資金變成80萬(只增加70萬)。所以,若你的資金太少了,只會塵滾塵。
但若你的資金有1,000萬呢?8%複利經過27年後,資金會變成8,000萬(增加7,000萬)。
這就是浮存金對巴菲特的人生財富起的作用。
但浮存金也必須跟選股能力相輔相成,若你的選股能力極差,總是追高殺低,給你再多的浮存金,也是被賠掉了而已。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