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1日 星期四

潔淨能源氫能熱 官民向前衝:台灣氫能產業供應鏈一覽

自由時報 記者:張慧雯/專題報導 2024/01/08

在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中,氫能也被納入淨零碳排12項關鍵戰略中。在政策支持下,氫能會是未來邁向淨零轉型的重要橋接能源技術之一。為此,不僅中油、台電、台肥等公營業者成領頭羊,就連綠能業者也躍躍欲試。

公營業者當領頭羊 綠能業者躍躍欲試

全球氫能需求日增,根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麥肯錫(McKinsey)報告指出,全球氫能需求將從2020年的9,000萬噸,成長至2050年6.6億噸;看好政府推動2030年混氫燃燒發電將達電力供應的9-12%,業者相繼切入低碳氨能轉化氫能領域。

台肥董事長特助劉方嵦認為,國內氫能供應鏈堪稱完善,從製造、儲存運輸、應用面等各面向都已有雛型。在製氫方面,現有亞東工業氣體、三福氣體;氫系統及料源處理廠則有中興電(1513)、高力(8996);氫輸運則有亞東工業氣體、三福氣體、聯華氣體;加氫站則有中油、中興電、聯華林德等。

至於氫應用方面更有民營業者加入,包括漢翔(2634)、台達電(2308)、康舒(6282)、華城(1519)、士電(1503)、台塑(1301)、台積電(2330)、帆宣(6196)、中鋼(2002)等;交通載具應用有車王電(1533)、和泰車(2207)、三陽工業(2206)等。

成本下降 2040年綠氫將會成為主力

而氫氣依製氫過程的排碳量,主要可分為灰氫(Grey Hydrogen)、藍氫(Blue Hydrogen)及綠氫(Green Hydrogen)。以化石燃料如天然氣經蒸汽重組產生的氫氣,稱為灰氫;若將蒸汽重組過程中的碳排,經由碳捕捉及封存或再利用,避免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則稱為藍氫;只有以再生能源電解水產氫的方式,才是最潔淨的綠氫。現今全球氫氣生產大部分為灰氫,隨著技術提升與成本下降,預計在2040年綠氫將會成為主力。

根據工研院預估,2050年台灣氫需求量約435萬噸,進口氫約325萬噸,佔總需求量75%,剩下25%為自產,而自產中又有70%來自綠氫、30%來自藍氫。

台灣氫能 短期可朝五大面向發展

工研院副所長萬皓鵬認為,台灣氫能短期可朝五大面向發展,包括具減碳效益的利基應用(如工業餘氫發電、鋼化聯產)、特定示範計畫發展(如沙崙沙盒計畫)、技術模擬評估(混燒發電、機組改裝)、加速氫能研發(再生能源電解產氫、輸儲)、建立氫能應用環境建構(加氫站、低碳氫認證標準),長線來看應與國際氫能供應鏈結合,才能有穩定的供應來源;此外,也要以低碳氫擴大國內應用,試驗自產綠氫調節再生能源儲能等。

台灣氫能產業供應鏈如下:(按小圖可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