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 星期一

食品烘焙廠看陸續回溫並加大東南亞布局

MoneyDJ新聞 記者:邱建齊 報導 2024-03-18

中國從疫後復甦速度雖不如預期,但因屬於民生內需,上市櫃中大陸佔營收重要篇幅的食品烘焙相關廠商包括南僑(1702)/德麥(1264)/統一(1216)/三能-KY(6671)/新麥(1580)去(2023)年營收與獲利皆同步成長,展望今(2024)年,中國有機會持續好轉,多數廠商並加大東南亞布局挹注營運新動能。

食品股王德麥區域營收佔比為台灣61%/大陸28%/馬來西亞6%/香港及其他4.5%;今年前2月合併營收年增27%,各區域年增幅度依序為大陸67%/香港26%/馬來西亞19%/台灣16%。今年全年來看,法人推估,台灣拚高個位數年增、其餘三大地區都有機會挑戰雙位數年增,帶動合併營收再年增高個位數續寫新高。

德麥表示,東南亞以馬來西亞為重點,2017年開始就呈現雙位數成長,今年再增加新加坡,緣由是發現馬來西亞有做到新加坡客戶,若直接在新加坡設公司成長會更快。發言人邱俊榮指出,新加坡約560萬人且華人約佔74%,人均GDP逾8萬美金,生活節奏快/飲食西化程度高,由於面積不大僅半小時生活圈,加上旅遊業發達,可走香港模式,適合精耕/深耕當地烘焙市場。

德麥董事會已通過設立新加坡子公司,估計4~5月可完成,派過去的業務團隊及主管在馬來西亞已有10年經驗,預期今年新加坡起來的速度會稍微比印尼快一點,法人推估今年應該就會產生一些營收貢獻,但是設立初期仍不會獲利。

油脂與食品大廠南僑台灣/大陸/泰國都有生產基地,依產製地區畫分營收,中國佔60%/台灣21%/泰國15%/餐飲4%;就銷售地區中國及台灣各佔62%與22%,泰國佔1%、主要還銷往紐澳/歐洲/美國/其他地區分別佔合併營收5%/4%/4%/2%,泰國生產基地是南僑產品銷往全球各地的重要門戶。

南僑今年看泰國成長性會大一點,大陸也一定會成長,總裁李勘文指出,去年比2022年成長是疫情基期問題,看今年比去年成長則應該是大陸也會施加很多力量在經濟復甦方面,自然經濟應該會比預期都要再高一點,至於台灣也會成長。

南僑泰國第一期工廠投入13.7億泰銖擴建智能廠房及嬰兒米果線/烘焙麵包零食線各一條,米果線已在2020年Q2投產挹注營收獲利,烘焙麵包零食產線也在2022年下半年投產,第二期預計2025年下半年應可啟用。李勘文指出,泰國針對的是全球市場,還有太多新市場沒過去、也是未來要深耕的,有利許多產品發展第二春。

專業烘焙器具廠三能-KY看今年動能第一個是中國復甦,去年總體環境不理想下烘焙業仍有成長,若今年中國總體動能恢復更大則會更好,畢竟景氣影響國民所得,目前比較大的問題還是消費力較為保守,因此須持續觀察,執行長蕭凱峰指出,也許中國下半年或Q4總體環境會好一點。

三能今年重點就在印尼將成為集團第三個生產基地,第一階段先租地並已有現成廠房,接下來要進行環評,公司也已設立完成,預計今年Q3機器設備進駐後Q4開始試量產,並有機會在今年底可正式量產,明年開始明顯貢獻,只是對於東南亞還沒設營收占比目標,目前在東南亞好幾個國家都有經銷商甚至有自己的人在跑,待印尼設廠完成後未來會輻射其他東南亞國家。

第二階段則是會在印尼購買較大土地自蓋廠房,蕭凱峰指出,預期應該會在3年後研議、5年後執行,印尼人口遠多於台灣但烘焙總產值與台灣的611億元接近,因此印尼設廠後會先滿足印尼本身市場,以三能目前台灣營收約4億元但印尼不到4千萬,未來成長空間可期。

上櫃食品機械業者新麥在大陸市場穩定發展及東南亞等海外市場陸續成長下,去年EPS首度突破12元改寫新高。法人看今年在中國經濟可望逐步復甦且所處產業較具剛需支撐、美國若經濟轉弱則反有機會受惠消費降級對位居主食的烘焙業帶來動能,加上規模經濟效益顯現,預期今年營收年增挑戰1成左右,EPS續往13元以上邁進。

食品龍頭統一董事長羅智先表示,中國經濟雖然還不明朗,但營運基本上屬於民生產業,大環境不能說沒影響但沒有想像大,集團在中國大陸還相當微小,因此強調內部秩序和紀律按照節奏運作,因此對於所設定的目標或數字不會太偏差。有5億年輕人口的東南亞市場則是比較遺憾的部分,因為始終無法在當地建立有效經營團隊,不像中國有當地團隊了解風俗習慣,每個單位在東南亞雖可自給自足但精彩談不上,不過只要還在跑道上就永遠有機會,現在還在耐心等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