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 星期三

情緒和法律(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麗莎.費德曼.巴瑞特是國際知名的心理學家暨神經科學家,根據傳統情緒觀點,情緒是自發的,但本書以各種實驗數據和科學證據來顛覆傳統情緒觀點,情緒並非自發產生,而是由你的大腦建構出來的文化類別。了解情緒,就是了解我們自己!本篇只介紹「情緒和法律」。

為什麼你能控告一個人傷了你的腿,卻不能告他傷了你的心呢?法律認為情緒受傷沒有身體受傷嚴重,比較不應受到徵罰。想想這有多諷刺。法律保護你肉體的完整,但不保謢你心智的完整,縱使這副身體不過是個容器,存放讓你之所以為你的器官(你的大腦)。除非伴隨身體傷害,否則情緒傷害不被認為是真的。心智和身體是分開的。(為此,我們得好好敬笛卡兒一杯。)

如果要說有什麼領悟是你能從這本書得到的,應該就是心智和身體之間的分界可以穿透。像是慢性壓力、父母情緒虐待和忽略,以及其生理疾病造成的綪緒傷害,最終如何導致身體疾病,包括腦萎縮、罹患癌症、心臟病、中風、憂鬱症……等。

但這個恐怖故事還沒有說完。情緒傷害甚至可能縮短你的生命。在你的身體裡,有一小包遺傳物質像蓋子般覆在你的染色體頂端,它們的名子叫做「端粒」。它們的尺寸通常會慢慢減小,到了某個時刻,它們小到不能再小的時候,你就死亡——這是正常的老化。

但猜一猜還有什麼會造成你的「端粒」變小,答案就是壓力。早期經歷不幸的兒童,端粒比較短,換句話說,情緒傷害產生的破壞可能更嚴重、更持久,而且造成比骨折更重大的未來傷害。意思是說,在理解與衡量情緒傷害可能造成持久損傷的程度上,法制系統或許會被誤導。

例如,波灣戰爭症候群,這是一種多重症狀的慢性疾病,據說是由波灣戰爭期間的未知因素造成,它的影響直到事後才會顯現。至今已有成千上萬的退伍軍人向法院申請波灣戰爭症候群的索賠。但被視為情緒的壓力或其他傷害,沒有類似的法律途徑可以求助。

觀察到這點之後,我必須指出,當你考慮國際的酷刑規範時,法律的情緒傷害觀點極不一致,甚至諷刺。《日內瓦公約》禁止對戰俘造成心理傷害,美國憲法同樣阻止「殘酷和不尋常的懲罰」。但校園霸凌者欺負、謾罵和羞辱你的孩子完全合法,即使這樣會縮短他們的端粒,還有可能縮短他們的生命。

另一方面,法律(很多心理學也是這樣)通常把責任分成兩部分:你造成的行動,在此你有比較大的責任;情境造成的行動,在此你的責任較小。這種內在對外在的簡單二分法,無法完全相符於預測大腦的現實。

在人類天性的建構觀點中,每個人類行動都涉及三種責任,不是兩種。第一種是傳統的責任:你當下的行為——你扣下扳機、你抓了錢逃跑。(法制系統稱這種行為叫「犯罪行為」)。

第二種責任涉及你做出非法舉動的特定預測(名為犯罪意圖,有罪的心智)。你的行為不是在一瞬間造成,它永遠都受到預測驅動。當你從沒人看管的收銀機裡偷錢時,你是當下的主體,但行為的最終原因也包括「收銀機」、「錢」、「所有權」和「偷竊」等概念。

各個概念都跟你腦中一大群多樣的實例有關,你根據它們發出預測,導致你的行動。現在,如果相同情境下有類似概念的其他人(亦即理性人)也會偷錢,好吧,你可能就比較不會因為你的行動受罰。然而,他們也可能不碰現金,如果這樣你的責任就比較大。

第三種責任跟你概念系統中的內容有關,有別於你的大腦在違法時如何利用那個系統來預測。在你腦袋裡的概念,不純粹是關於個人選擇的問題。你的預測來自你所浸淫的文化影響,也間接地受到電視、電影、朋友。

例如,當白人警察射擊手無寸鐵的黑人平民,他的舉動有一定程度是由他的概念造成,而這些概念是由一生的經驗形成,其中包括關於美國人對種族的刻板印象。

如果你犯了罪,你的確是該被責怪,但你的行動根植於你的概念系統,而這些概念不只是像變魔術般突然出現。它們是由你所處的社會現實鍛造,深入你的體表,打開和關上你的基因,並且串連你的神經元。你像任何其他動物一樣,是從你的環境學習。

然而,所有動物都會形塑自己的環境。因此,身為人類的你,當然也有能力形塑自己的環境,以此修改自己的概念系統,這意味著你終究要對你接受和拒絕的概念負責。

例如,你的文化可能教你某種膚色的人更有可能犯罪,但是你有能力減輕這類信念可能造成的傷害,並且朝不同的方向磨練你的預測。你可以跟不同膚色的人交朋友,親身了解他們是守法的公民。你可以選擇不看增強動族主義刻板印象的電視節目。

最終,法制系統必須掌握文化對於人的概念和預測的巨大影響。因為決定人的經驗和行動的就是這些概念和預測。畢竟,大腦將自己串連到自己認為所處的社會現實。這種能力,是我們作為人類所擁有的最重要演化優勢之一。

因此,對於把什麼概念放進下一代的小小腦袋,我們負有一些責任。因為想法只要在你周遭逗留夠久,就能深入你的體表。一旦想法被固定串連,你可能就無法輕易拒絕。

結語

記得去年(2023年)投資研討會上,我提到:若要買高殖利率的股票,可以買漢唐(2404)。當時漢唐的股價才200多元,如今已飆漲超過400元,足足漲了200元。那到底漢唐(2404)為什麼會從高殖利率股變成飆股呢?

原來是高股息ETF(00940)引爆投資人搶購潮,而漢唐(2404)就是其中的成分股,於是股價就被買上去了。但那些搶買的投資人,可能要思考一下,目前那些成分股都出現飆漲,那它們還算是高殖利率的股票嗎?

可見的,當你的朋友、同事或周遭的人都是韭菜,你也很難不變成韭菜。

其實,在2019年投資課堂上,我就推薦漢唐(2404)了,因為它的現金殖利率很高,所以我把它當成定存股。當時我買的價位是153元,如今要感謝「00940之亂」。

不只「情緒傷害」法律很難界定,連投資詐騙也是。最近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近來冒用他的名字招搖撞騙的詐團實在太猖獗。於是他向臉書檢舉,結果臉書回覆說:「這個廣告並沒有違反『廣告刊登守則』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因此他的檢舉臉書不受理。

於是謝金河說:「這真是一個荒謬的世界」。

那投資人該怎麼辨呢?如同此書所說的:「對於把什麼概念放進下一代的小小腦袋,我們負有一些責任。」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