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多夫.曼斯克對於風險和危機有獨到見解,他爬梳過去歷史上的種種危機,以及眾多的天然災害來相互映證,說明大眾投資人和市場對危機的反應。本書,就是在教所有人為下一個危機,做好財務與投資準備。本篇只介紹「危機下的市場模式」。
人類有一種天性,會試圖融入群體,在顯眼處隱藏自己,這稱之為「群眾心態」。跟群眾走在一起,個人就不會引起太多注意,減少被獵食者單獨鎖定的機會。大自然極有說服力的告訴我們,處於驚嚇狀態隨著群體一起奔跑的動物,比較有可能會活命。
麻省理工學院情緒和經濟學的羅聞全(Andrew Lo)教授說:「我們是哺乳動物,就如同非洲大草原的牛羚一樣。當人們內心被恐懼盤據時,會被迫像動物一樣採取行動,啟動一些被科學家稱為『哺乳動物腦』的腦部區域。」
人類用特定方式對危機做出反應,而且會一直這樣下去。面對威脅人們會一如預測的做出非理性反應,正因如此,訓練和教育對應付威脅狀況的準備才會如此重要。以下,這三個基本原則,我稱為「危機下的市場模式」:
- 緊接在危機觸發因素出現後,股市因為人們賣出他們的投資而迅速下挫。投資人在危機一開始時,唯一在意的是他們集體所感受到的威脅,不管威脅出自真實或憑空想像。理性的數據無關緊要。
- 在市場下挫之後,會有一個交易日出現大部分名列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公司都上漲的狀況。市場這時或許尚未回到危機前的水準,但這個「全面上揚」是模式的一部分。
- 在六個月內,市場會回升到危機前的水準。或許它並沒有準確超越危機前的高峰,但是足以為這個模式畫下一個清晰的句點,市場的交易量會比緊接危機剛開始的低點高出許多。整體而言,這個模式看來類似一個潦草的宇母U,而且在大部分情況下,它發生的時間不超過60天。
例如,市場是因為公開的戰爭行為或其他危機而下挫,這代表賣掉投資部位的人要多於買進的人,或者更準確的說,賣出要多於買進。這因此導致投資價值的變化:陷入恐慌的人因為擔心會失去全部的錢,出清所有在手上的股票。對收入固定或財務拮据的人而言,這種恐懼可能特別強烈。
另一方面,有備而來的投資者則是基於對危機下的市場模式的理解,主動尋找新出現的機會。要為危機做好準備,需了解大多數人會因恐慌而貿然賣出,推動股市下跌。在認清這個事實之後,有備而來的投資者就比較容易脫離群眾,採取和其他多數人截然不同的策略。
這時,有備而來的投資者會趁股市大跌時,列出一張「投資清單」:例如,戰爭武器現代化、實用的創新、新近聲名大噪的產品、短缺物件它們的替代品……,他們會見群眾所不能見的事。
所以,有備而來的投資者看著因危機而下跌的股價,會將其視為一個買進的機會。因為他們知道「危機下的市場模式」,必然會把股價重新拉回來,當投資群體在恐慌中賣出手中持股的時候,有備而來的投資者則會選擇買入。
另外,更進一步的話,可辨識大眾的危機中心思維,如何對特定公司或產業造成影響。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股市應珍珠港事件而大跌,但美國煉鋼和伯利恆鋼鐵並沒有下跌。因此,有備而來的投資者可以預期到,如果果危機和某個特定的公司或產業有直接關係,這些公司的市場動態將出現現過度反應。
所以,有備而來的投資者會找出直接的關係(相關性思維),並考慮從危機中心思維的短期波動獲利,是很合理的盤算。
最後,一旦指數回到了危機前的水準,「危機下的市場模式」就宣告結束,市場的集體反應也就此完成。在那個時刻,市場不再因為危機而具可預測性。未來幾年市場可能走高,或可能疲軟;重點是,我們又回到了新常態。
結語
我會分享這篇文章,是最近剛好遇到股災,而讀者可以參考此書所說的:有備而來的投資者反而要好好利用「危機下的市場模式」。
記得在今年的投資課堂上,我提到:若今年有「黑天鵝」的話,很可能會是川普當上美國總統。只是這次的股災,比我預料的時間更早。
在我寫的書《大師之路》中有提到:彼得.林區曾說過:「不論一天跌508點或108點,好公司最後總還是會成功,而平庸的公司會失敗,投資人的獲利則會因為投資不同企業而有所差異。」
所以,想買便宜一點的相關AI股,則可以利用此次股市下跌的機會。但資本不夠厚的,不用急著摸底,因為畢竟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日為11月5日,所以這段期間(3個多月)變數可能還不少。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