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證券轉換(巴菲特是他教出來的)

本書便是收錄了葛拉漢許多已絕版多年的文章,文中處處可見他靈光乍現的天賦,並生動展現了這位傳奇性投資人班傑明.葛拉漢判斷企業真實價值的獨特分析風格和方法。本篇只介紹「證券轉換」。

證券轉換的根本概念非常簡單:投資人或交易員為取得確定的利益而賣掉原本持有的證券,買進另一檔證券。他們謀求的利益不外乎以下幾類:
  1. 提高安全性。
  2. 較高收益率。
  3. 提高獲利的機會。
  4. 市場性較好。

一宗完美的證券轉換交易可以讓人獲得期望中的利益,但又不會產生任何抵銷性的損失。不過,就實務面而言,通常比較適當的可能作法應該是:為取得某一個方向的大額利益而在另一個方向做一點小小的犧牲。

通常若願意接受收益率小幅降低但安全性大大提高的證券,最後的結果幾乎都是非常值得的。另外,為了取得更多固定收益報酬與可觀的獲利潛力而轉到較低投資等級的標的,有時候也是說得過去的。

例如,一名寡婦手上可能握有各式各樣的次級證券的遺產,這些證券對她的丈夫來說也許算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投機機會,但對她來說,這些證券的風險無疑過高。所以,她顯然應該將這些證券全體交換成比較安全但較無利可圖的證券。

普通股的交換
普通股轉換常是投資人為了獲得一些確定的利益而賣掉原本持有的證券,而買進另一檔證券。但要針對普通股交換提出建議,是一件很困難、危險且通常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不管一項分析有多麼完整與精確,一定有可能出現一些新狀況導致結論落空,另外,市場的表現也可能不符合原本的期望。

此外,筆者發現,要說服典型的普通股投資人暫時犧牲些微的固定收益報酬來換取優先可轉換證券的更高安全性,真是難上加難。心理學家可能會用以下方式來解釋這種情境:一個人之所以買進或持有一檔普通股,是因為他認定股票將會上漲。如果你建議他換到一檔可轉債或優先股,以避免在市場下跌時產生損失,他肯定不會喜歡這個概念,因為他根本不認為他的普通股會下跌。

我們也許會爭辯說,即使承認普通股有上漲的可能性,但針對下跌的可能性花一點點保險費,也還是明智的作法。不過,這種論調通常太過深奧或太過複雜,難以廣為人們接受。

要了解一檔證券吸引人的特質何在,最好的方式就是拿它和其他證券進行比較,尤其是和典型且知名的證券做比較。例如,美國鋼鐵鑄造公司37元的價格和伯利恆鋼鐵45元的價格比較。

伯利恆的股價比美國鋼鐵鑄造高8元,但卻沒有發放股利,在資本結構中,排列在市值約8,100萬元普通股之前的,包括達2億1,300萬元的債券以及5,900萬元的優先股。所以,普通股僅佔資本結構的23%,但美國鋼鐵鑄造的普通股則佔資本結構的75%。

在1922、1923和1924年上半年,美國鋼鐵鑄造公司每一期的每股盈餘都比伯利恆鋼鐵高40%到140%。它的流動資產幾乎約當資本結構的60%,而伯利恆鋼鐵的這個數字僅34%。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美國鋼鐵鑄造公司從1920年以來,每年都發放3元的股利,所以,它絕對是吸引人的普通股。

我舉這個例是是要說明,投資人最好不要只看買進與賣出報價,而對表面價格背後的資產後盾卻漠不關心。一個敏說、明智的投資人,他們知道只要挑選長期穩定發放股利的普通股,以收益和本金價值來衡量,最後獲得的報酬將是最高的。因為根據最新的分析,在美國榮景期間,這些股票才是最好的投資標的。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