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世界的個別投資人而言,巴菲特已成為勤做功課的最佳典範。巴菲特從葛拉漢衍生出的方法可歸納如下:
- 「揮棒」概念:在投資時,沒有所謂的一好球。你可以站在打擊位置上,投手可投出的好球;通用汽車投出47美元,你若缺乏足夠的資訊以決定是否在47美元的價位買進,你可以讓它從眼前溜過,不會有人判給你一好球。因為只有揮棒落空時,你才可能被判出局。股市並不會強迫投資人買進股票。巴菲特說,它只是引誘投資人買進而已。投資人可以讓任何股票任一價格擦身而過,並因投資人的資金未冒任何風險而輕鬆自在。一旦投資人發現自己喜歡的股票,也就是市場以低價賤售的股票,投資人應該要積極搶攻,這種情況不會常常出現。
- 避免虧損:如果投資人把所有資產投入固定收益的證券並持有至期滿為止,則不會遭到任何虧損。發生虧損的主因在於投資人希望更大的獲利,而去承擔更大的風險。為了避免虧損,投資人必須減少錯誤。錯誤越少,報酬率就會相對提高。投資人如何避免虧損呢?便宜買進股票,可使投資人的虧損風險降至最低。
- 抱牢投資人知道會上漲的股票:巴菲特是儘可能把資金集中在一些價值被低估的證券,並緊抱著他們。
- 尋找「確定的事」以保持獲利:巴菲特通常會尋找幾乎確定可以達成收購交易,如果雙方取消購併或因聯邦政府介入而阻礙交易的進行,標的公司的股票可能會大跌,這是投資人所必須承擔的風險。然而標的公司的股價通常在消息發布後大漲,此時巴菲特便能得到可觀的獲利。
- 不要尋找絕對價值,因為它們幾乎不存在:如果公司成長或保留盈餘增加的速度不足,不論價格有多少折扣,對巴菲特而言都是不值得投資的,他認為公司必須保持成長以增加內在價值。
- 買進投資人能了解的公司:如果投資人無法了解百工與思科系統生產的路由器之間有什麼差別,就不要買進這兩家公司。巴菲特相信,市場總會引誘投資人買進成長快速的股票,如果對於該公司的產品與服務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投資人就一定得避開該支股票。
- 尋找高股東權益報酬率:巴菲特宣稱特別喜歡投資每年至少能夠創造15%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公司。由於設定了這麼高的門檻,巴菲特刻意把投資組合侷限於盈成長強勁且穩定的公司。
- 尋找謢城河:如果公司產品具有專賣性、新奇性、或是具備競爭者難以模仿的特性,公司即擁有一道難以突破的優勢,這道「護城河」足以讓成長公司順利地成長好幾年。
- 不要太早賣出強勢股:如果投資人能描繪出公司十五年至二十年的狀況,投資人即可安心地等待企業所帶來的穩定報酬,因為這類公司相當稀少,所以一旦投資人在吸引人的價位買進該股票後,就值得長期持有。
- 戴上眼罩不要理會市場:巴菲特並不在乎大盤指數是漲是跌,或是新經濟指標的建議,他無視短期的「雜音」,認定長期而言股價會遵循公司的成長速度而上漲。
巴菲特以簡短的文字總結價值投資法成功的關鍵:
- 視自己為「企業分析師」,而不是股票市場預言家:你所做的投資決策若是基於市場或經濟走勢,失敗的機率就會比較高。然而,如果投資人把工作集中在產業分析,長期下來必然可以投資成功。
- 不要受股價波動影響,因為它們通常只是對事件的不理性反應:真正能衡量成功的是公司成長的速度。長期而言,股價會反映公司的成長。
- 不要隨意接受市場上的股價:投資人喜歡股價每股30美元,並不代表該企業就價值每股30美元,它可能值20美元;也可能值50美元。你必須自我評估市場報價是否公平合理。
- 市場參與者有時在評估企業真正價值時會出現明顯的錯誤:謹慎的投資人應該準備好隨時買進賤價拋售的股票,並於價值被明顯高估時賣出。
- 華爾街的任務是賣股票給投資人,並創造佐證數據引誘投資人購買。
- 不論技術多高明或是具備多高深的數學知識都無法取代舊式的財務報表分析。
- 價值型投資人表面上會使自己的獲利落後於一般投資人,但實際卻可大幅超前:如果每個人都支持價值投資法,市場就不再具有價值了。事實上,大部分的投資人對資訊的反應都相當不理性,或在買進股票前都未評估公司,對投資人來說非常有利。正因市場善變,所以投資人得以成功。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