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分清知與不知(巴菲特選股魔法書)

此書作者洪瑞泰是台灣極力推廣巴菲特投資哲學的人,書中舉出一些實例,證明巴菲特理論在台灣股市的威力,讓你有捶心肝的感覺。本篇只介紹分清知與不知。

我主張買股票的第一步,即要分清楚什麼是我們所知道的,什麼是不知道或不可知的。投資要根據可知的去做決策。

我不知道:
  1. 明天、下個月或下一季什麼股票會漲?
  2. 某公司下個月營收、明年、後年獲利預估?
  3. 某股會漲到多少元?壓力?支撐?
  4. 大盤年底會漲到幾點?

這些都是投資人最常見的問題,大家也只對它們有興趣。很遺憾的,這些問題,我真的沒有一題知道答案,而我在股市搞了近15年了。

我只知:
  1. 抱牢「能維持高股東權益報酬率+低盈再率(即低資本支出)」的股票,最後一定可以大賺。
  2. 選股原則:過去五年高股東權益報酬率→低盈再率→經久不變/獨占/多角化。
  3. 預測股價漲跌是不可能的。我只計算買進價,以分辦股票的貴俗。在股價未碰觸到買賣開關之前,不要亂動持股。

巴菲特理論中最強調「確定性」
巴菲特所講的「投資人應該注意的,不是他知道多少,而是他不知道什麼。」巴菲特投資理論的基本精神在於強調確定性,這是他與傳統基本分析最大的不同。

在《1993年報》,老巴說,投資人在做評估時要考慮:
  1. 長期不變的好公司特質,可以衡量的確定性。
  2. 經營階層有效運用現金,可以衡量的確定性。
  3. 企業獲利回報給股東,可以衡量的確定性。

第2項「經營階層有效運用現金」即是指股東權益報酬率,第3項「企業獲利回報給股東」則是指配息率或盈餘再投資率。這3個條件其實是滿抽象的,尤其是第1項「長期不變的好公司特質」,可是巴菲特卻說「投資人在做評估時,要考慮它們可衡量的確定性」。

在《1996年報》,巴菲特說:「無論是併購整家公司或買賣股票,有人可能會發現,我們偏好變化不大的公司與產業。理由很簡單,我們喜歡愛的公司是競爭優勢能夠維持達10年或20年以上者。變化太快的產業環境,或許可以讓人一夕致富,卻不能給我們想要的穩定性。」

這兩段話給我很大的衝擊,開始領悟到券商基本面研究的不足,因為傳統的看法是認為股價反映未來,所以常常在做預估,或發表所謂的看法;可是事後證明,預估或看法的可靠度很差。我以前在外資當研究員所寫的報告,現在都不好意思拿出來再看一遍。

巴菲特在《1992年報》說:「短期股市的預測是毒藥,應該要把它擺在最安全的地方,遠離兒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為像小孩幼稚的投資人。」我真想把以前寫的報告燒掉。

投資前十大步驟
我投資的動作是一貫化標準作業呈序,只有10大步驟:
  1. 從年報中做初步篩選,選出過去四年中、至少三年股東權益報酬率>15%。
  2. 根據配息率或流動資產比率,來概略估計盈餘再投資率的高或低。
  3. 檢定三項特質:經久不變/獨占/多角化。
  4. 檢查充分條件:上市未滿兩年者少碰;年盈餘高於5億元的才買。
  5. 列出入圍名單,上網查財報,做成Excel檔。
  6. 計算買進價。
  7. 區分景氣循環股,了解現在是在谷底、半山腰或高峰?
  8. 追蹤舊聞與新聞。
  9. 耐心等,股價<買進價。
  10. 分批 (二分之一)買進。

我建議各位讀者,要把這十大步驟養成投資習慣,就像吃油條一定要配豆漿般那樣自然,如此就會覺得投資真簡單。

區分價值與價格
影響股價的因素很多,但加以區分其實只有兩類,一是會影響到股票的價值,如產業激烈的競爭;另一類影響股價的因素,雖然它每天見報,也非常複雜,例如:利率、匯率、油價、景氣何時復甦……但這些對內在價值卻沒影響,只會牽動股價而已。這些因素可以不必理會,甚至趁它們把股價打低或炒高時,買進或賣出股票。

我一直覺得買股票應該像買荔枝一樣,我只知荔枝六斤100元是便宜,未跌到這個價位就不買,不買荔枝(股票)又不犯法。跌到這個價位以下才買,跌到八斤100元買更多。至於它是如何便宜,是因產量過剩、雨水充足、開放進口……無須在意。

該在意的是荔枝甜不甜?股東權益報酬率高不高;如何挑好的、不長蟲的?即檢定低盈再率與經久不變/獨占/多角化等三項特質。你在買荔枝之前,會先看研究報告了解今年荔枝產量的預測嗎?買股票也可不必。

巴菲特說:「我們從不、也沒有、也不會對未來一年的股市、利率或產業環境有任何看法。」「我對總體經濟一竅不通,匯率與利率根本無法預測,好在我在做分析與選股時根本不去理會它。」

結語
此書作者也有自己計算內價價值的方式(只是我沒採用),方式如下:
  1. 計算過去五年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
  2. 設定未來最可能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參考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
  3. 換算成EPS(=設定的股東權益報酬率×最近一期的每股淨值)。
  4. 給定買進價12倍本益比。

接下來我實際找一個例子來計算一下,範例:金山電(8042)
  1. 計算過去五年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12.62+27.02+23.35+17.13+18.68)÷5=19.76
  2. 設定未來最可能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由於過去五年平均股東權益高於去年(101年度)的18.65,所以採保守一點的數據,為18。
  3. EPS:18%×30.59(採最近公布102年度第3季的每股淨值為30.59)=5.5
  4. 給定買進價:5.5×12=66。

計算出的內在價值為66似乎偏高,因為參考一下我的價值線資料(101年度)金山電價值分析的囤股價格為 40.61,現金殖利率法為 46.08。而金山電目前股價為46.05 (2013-11-21)。

我想原因是出在第4點,給定買進價12倍本益比。因為12倍本益比可能適用大部分台股,但有些類股或個股市場給的本益比可能較低或較高,而這些類股或個股用此種方式計算的內在價值可能會過高或過低,所以若有讀者採用此種方式計算內在價值的須要注意一下。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