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拉漢警告過,衡量風險沒有簡易的方法。他當然不認為風險等於標準差,而且我敢說他根本沒時間也沒興趣處理風險值,反而認為風險就是「本金永久性損失」。這幾年來,我一直主張本金的永久性損失可分為三種相互關聯的風險,即:
- 評價風險
- 營運/獲利風險
- 資產負債表/財務風險
評價風險
葛拉漢寫道:「成長股的危險……在於因為擁有市場熱列的鍾愛,導致經常定價不當,得不到未來的穩固獲利預測的保護。」換句話說,買進昂貴的股票,表示你要靠所有的好消息,甚至更多的利多,作為支撐,這種股票會害人失望。
葛拉漢說:「我們認為,以投資為目的買股票時,所能付出的最高價大約是16倍……雖然這條規則的本質具有強制性,卻不見得必須完全如此。投資以顯而易見的價值為前提,一般股票的價值只能靠著即有的平均獲利能力來證明。但是如果在平均獲利占股價的比率低於6%(16倍本益比的倒數1÷16)的情況下,我們很難看出這種獲利怎麼能夠證明股價是合情合理。」
營運/獲利風險
葛拉漢說:「真正的投資風險不是比較某段期間內個股和大盤比較的可能跌幅是多少,而是因為經濟變化或經營管理惡化,造成品質與獲利喪失的危險。」
葛拉漢繼續指出:「從市場依據公司申報獲利的暫時性變化,可以按照比例改變公司股價的角度來看,股市顯然相當不理性。民間企業在繁榮歲月的獲利,可能輕易就達到慘淡歲月的兩倍,但企業主卻從來沒有想到要因此調整自己資本投資的價值。」
在這種環境中,投資人面對的挑戰是評估獲利能力的變化屬於暫時性,還是屬於永久性。前者代表機會,後者代表價值陷阱。
資產負債表/財務風險
依照葛拉漢的說法:「資產負債表分析的目的是看出……可能降低股票投資價值的財務弱點是否存在。」
投資人在景氣繁榮高峰時,通常會忽視資產負債表/財務風險。他們會因為盈餘而分心,會因為這種循環性的高獲利涵蓋利息給付而分心,只有在獲利開始崩潰時,投資人才會把注意力轉回資產負債表。
同樣的,投資人在景氣繁榮期間,會利用槓桿把小小的獲利變成龐大的獲利。然而,很多投資人似乎忘了槓桿也會反向作用,實際上,龐大的利潤在衰弱期間,也可能迅速轉為虧損。
這三種彼此相關的風險因素全都可能造成本金的永久性損失。最後,我要指出風險其實是一種觀念或概念,不是數字。長久以來,我對大家把偽科學應用在風險管理中實在很不滿。
營運/獲利風險
葛拉漢說:「真正的投資風險不是比較某段期間內個股和大盤比較的可能跌幅是多少,而是因為經濟變化或經營管理惡化,造成品質與獲利喪失的危險。」
葛拉漢繼續指出:「從市場依據公司申報獲利的暫時性變化,可以按照比例改變公司股價的角度來看,股市顯然相當不理性。民間企業在繁榮歲月的獲利,可能輕易就達到慘淡歲月的兩倍,但企業主卻從來沒有想到要因此調整自己資本投資的價值。」
在這種環境中,投資人面對的挑戰是評估獲利能力的變化屬於暫時性,還是屬於永久性。前者代表機會,後者代表價值陷阱。
資產負債表/財務風險
依照葛拉漢的說法:「資產負債表分析的目的是看出……可能降低股票投資價值的財務弱點是否存在。」
投資人在景氣繁榮高峰時,通常會忽視資產負債表/財務風險。他們會因為盈餘而分心,會因為這種循環性的高獲利涵蓋利息給付而分心,只有在獲利開始崩潰時,投資人才會把注意力轉回資產負債表。
同樣的,投資人在景氣繁榮期間,會利用槓桿把小小的獲利變成龐大的獲利。然而,很多投資人似乎忘了槓桿也會反向作用,實際上,龐大的利潤在衰弱期間,也可能迅速轉為虧損。
這三種彼此相關的風險因素全都可能造成本金的永久性損失。最後,我要指出風險其實是一種觀念或概念,不是數字。長久以來,我對大家把偽科學應用在風險管理中實在很不滿。
結語
我在買進成長股時也會注意「評價風險」,我評估的是「前瞻本益比」【請參考:低本益比的力量】,像是我今年買進的宜鼎【請參考:關鍵點分析—宜鼎(5289) 107年 5月】,其前瞻本益比是不高的,如下:
一般來說,只要前瞻本益比(P/FE)大於16時,我就會非常小心,除非很看好它,否則我大都會放棄買進。
另外營運/獲利風險,這個更重要我之前文章提過了【請參考:重要基本面——持續更新一組最重要統計數據】。
關於資產負債表/財務風險,讀者可參考下列兩篇文章:
另外營運/獲利風險,這個更重要我之前文章提過了【請參考:重要基本面——持續更新一組最重要統計數據】。
關於資產負債表/財務風險,讀者可參考下列兩篇文章:
- 它是否借貸太多:財務槓桿上移,肥水不落外人田
- 它是否太燒錢了:總資產的整體經營能力,它是一家燒錢的行業嗎?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