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除了探討護城河、能力圈等,股神常掛在嘴邊的投資策略以外,更進一步探討股神從來不說,但卻默默在用的選股公式──「巴菲特準星」。只要善用這套投資術,就能夠以合理價格,買進可長抱的績優股。本篇只介紹「巴菲特的兩大準星」。
在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東手冊」中,巴菲特提到:「內在價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評估投資和企業(股票價格)是否相對具吸引力唯一合邏輯的方法。內在價值可以被簡單定義如下:『這是一個將公司往後經營期間,所能產生的現金流折現回來的價值。』
然而,計算內在價值並不簡單。如同我們的定義所表達,內在價值是一個預估值,而非精確的數字,這個預估值會因為利率或未來現金流預測修正而改變。根據同樣一組數字,兩個人(包括我和蒙格)也將無可避免地算出或多或少差異的內在價值。」
股神30年未曾改變的投資袐訣——巴菲特準星
很幸運地,我從巴菲特過去30年、9家公司,共11次的投資中(有些公司投資不只1次)發現了一些軌跡,我把它稱為「巴菲特準星」,如下:
據我觀察,巴菲特準星可以分為2個部分:
選股標準》ROE
巴菲特在1987年波克夏海瑟威「致股東信」中提到:「《財星》雜誌的研究,支持了我們的看法,在1,000家公司(500大製造業和500大服務業)之中,只有25家(2.5%)通過2項經濟傑出測試,過去10年(1977~1987年)的ROE平均超過20%,且沒有任何1年ROE低於15%。這些公司不僅是企業巨星,也是市場巨星,這25家中,有24家在同時期的表現超過了標準普爾500指數。」
此外,在波克夏海瑟威2007年年報中,巴菲特又再度強調:「一家真正偉大的企業,必須有個歷久不衰的『護城河』,保護其卓越的資本報酬率。」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是一個很客觀的指標。
評價標準》稅前盈餘報酬率
2002年波克夏海瑟威「致股東信」中提到:「除非一家公司可以提供10%的稅前盈餘報酬率(或是6.5%~7%的稅後盈餘報酬率),否則我們寧願坐著當個局外人。雖然當個局外人並不好玩,必須忍受短期因閒置資金而低於1%的稅後報酬率,但有時候,成功的投資需要什麼都不做。」
從歷年波克夏海瑟威「致股東信」中得出的分析,可以看出「高ROE」和「高稅前盈餘報酬率」這兩個標準形成了「巴菲特準星」,加上波克夏海瑟威源源不絕的銀彈,使得巴菲特成為了企業叢林中最恐怖的獵人。
※出處為《Smart智富》出版之《美股達人Joseph揭密:巴菲特準星投資術》
結語
想知道巴菲特如何評估企業的內在價值,請參考:巴菲特的企業價值評估法。
為什麼巴菲特除了觀察「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之外,還要再觀察「稅前盈餘報酬率」?
因為有些公司透過借貸(財務槓桿)就能直接拉高ROE了,請參考:股東權益報酬率的陷阱。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