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們在購買3C商品時,往往會考量其CP值(cost-performance)。它又稱性價比,是用來權衡商品在性能與價格之間的關係是否「物超所值」。而本篇文章將要教大家如何分辨成長股的CP值。
英特爾的前執行長安德魯.葛洛夫在《葛洛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書中曾經說過:「我們不僅要辛勤工作,還要懂得如何工作。為了有較高的產出,一個經理人應該把心力放在槓桿率較高的活動上。」
而投資也是一樣的道理,為了有較高的報酬,一般投資人應該把心力放在槓桿率較高的成長股上。那麼我們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是:要如何挑選和分辨較佳的成長股呢?
在《銷售的科學》這本書中有提到:行為科學家丹尼爾.莫瓊進行一場實驗,是要求消費者買下DVD播放器。當展示區只有一台時,只有10%的人購買,然而,兩台不同品牌的播放器一起展示時,銷售率提高到66%。
原因是,當產品或服務沒有相似的事物可供比較,大腦就很難確認價值,決策流程也往往會因此卡住。當有另一個競爭品項時,大腦就會自動地個別估值,然後選擇出最好的那一個。這樣的評估大幅降低了對風險的感受,以及對做錯決定的恐懼。
所以,我們在選擇成長股時,必務要透過比較的方式選擇。但接下來我們還會碰到另一個「差異性」的問題?因為對大腦來說,要對不相似的選項一一分析,是一大考驗。例如,下表顯示是不同產業的兩家公司,請問你會挑選哪一家?
由於目前已經公佈了這兩家公司第2季的財報,所以我們可以先將第2季(半年報)的EPS乘上2來預估今年EPS的成長率。由數據得知,這兩家公司皆呈現高成長,但好像A公司比較好,因為目前股價較低,且預估成長率較高。但細看一下,A公司的本益比偏高了,好像風險也比較高?
這就好像請你在蘋果或橘子二選一,而且你沒有特別偏好哪一種時,那你會選擇哪一個?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一個相同的性能比較基礎,大腦也很常在做決定時卡住。沒關係,接下來我要教你3招,來分辨哪個成長股的CP值比較好。
第一招,計算股價有沒有上漲超過「合理成長價」。其公式為:合理價格=盈餘成長率×每股盈餘×0.66。因為若股價大於這個數值,表示已經反應了成長,就沒那麼好。其計算結果如下:
- A公司:34.88×2.15×0.66=49
- B公司:20.35×9.14×0.66=122
註:合理成長價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另一篇文章【盈餘成長投資法(汪汪理財專欄)】。
第二招,計算股價有沒有低於「未來一年偏低價」。其公式為:未來一年偏低價=預估明年的股利(現金股利配息率×預估今年每股盈餘)×16。因為未來偏低價是利用預估明年的股利來計算,若股價低於這個數值,表示明年的現金殖利率至少有6.25%(1÷16)。其計算結果如下:
- A公司:(0.93×2.9)×16=43
- B公司:(0.875×11)×16=154
註:未來一年偏低價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另一篇文章【成長價值投資法(汪汪理財專欄)】。
第三招,計算股價有沒有低於今年的「偏低價」。其公式為:今年配發的現金股利×16。若股價低於這個數值,表示今年的現金殖利率至少有6.25%(1÷16)。其計算結果如下:
- A公司:2×16=32
- B公司:8×16=128
總結A、B兩家公司的分析結果如下表:
而為了方便比較,我常會利用Excel設定「醒目提示」的功能,如下:
- 當Y(Yields)醒目提示呈現「深藍色」,表示目前股價低於今年「偏低價」。
- 當F(Floor)醒目提示呈現「粉紅色」,表示目前股價低於「未來1年偏低價」。
- 當G(Grow)醒目提示呈現「紅色」,表示目前股價低於「合理成長價」。
所以B公司這3招的醒目提示都亮了,表示它今明年的殖利率較高,且股價還有進一步成長的空間,其CP值明顯比A公司要好。
最後,記得多貨比三家不吃虧的道理,如同買房專家常建議新手的:買屋不可能買到100分的房子,但看屋最少要看50間以上,才有辦法從中挑選理想的房子。所以原本你以為B公司已經夠好了,但等你再比較更多的公司之後,發現E公司的股價和CP值,更符合資金有限小資族的你。如下圖:
著名的投資專家,查爾斯.艾利斯曾舉例網球比賽中,業餘選手常常不是「贏來的」,而是「輸掉的」。所以,投資者在挑選成長股時,不要一味的只挑成長率最高的,而是要保守一點,穩扎穩打,儘量挑選CP值高的成長股,只要不常犯錯,那麼長期下來,你就能贏過許多人。
最後,我以奇異前總裁傑克.威爾許的話來做個總結:
「數字不只要用於計算,主要是要用來比較。因為一切都是比較出來的。」
https://www.etf168.com.tw/etf168/Article/Article?articleID=744&utm_source=wawa
此篇文章是我特別為新網站「Sunny愛Money」所寫的理財專欄。我覺得「Sunny愛Money」網站規劃的不錯,讀者可以點進去逛逛。